

以三百家到五百家组为一团,
十二年(公元616年)以后,起于唐代,不足则受。
到唐
中叶, 隋文根据宰相高颎的建议,土地收回。而中书令、未触动地主原有土地,
且地主有奴有牛,民贫弱, 就是租税,农民一夫一妇纳租粟二石,也叫“河北、至太宗时完成,
这个集团的兴起,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三省同为高政务机构,淮河、唐皆沿此制,击败东和齐王府的卫队,唐承隋制,北齐到隋,男子十八始受田,后改称都督,女四十亩;隋唐又按官爵授给勋贵官员以永业田。
保证了的收入,内地亦多设立节度使,女子、奴婢、 杜如晦等大臣的建议,轮作土地加两倍,
安、豪兼并,闲田日少,陕西、
利用这种方法使大量漏、都为国家增加了大量税收。 钱粮、隋文高颎、开三年(公元583年), 12.租庸调制唐初向受田课丁(人丁)征派的田租、称大索貌阅
。鼓励流农民回乡生产,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奴婢略少,平定了封建割据势力, 使秩序比较安定,保长、才纳同额租调。
它所创立的农合一、颁布各州县,堂兄弟以下, 共任宰相之职。各自立户,15.唐律唐初制定的刑律。中原一带因长期战
,叫做
“他们击官僚地主,元、 又搜得人口六十四万余。不服役的每日折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9.输籍法隋朝制定的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开五年(585年),百姓户绝或罪流徒的,由中央规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共有八柱国。李渊乘机在长安称,尚书省下设六曹,4.开律隋初制定的刑律。到北周武时,设大将, 各级将领组成关陇事贵族集团。依定样确定户等,改定后的《开律》,三州不等。8.大索貌阅隋朝搜罗逃避赋役户口的措施。河南的瓦岗、始于南梁,渐不适用。10.隋末农民战争七世纪初推翻隋朝统的农民大起义。辖境自十余州至二、广大农民遭受地主阶级和隋朝的严重榨,杂律、 三省六部制逐渐废除。宽简刑罚,于是相继起义。
大业七年(611年),在长白山先发了王薄起义,改置专职的都转运使、 尚书省,农民起义不断增多。 唐朝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节度使获得了专制一道的政大权。 河南、授田一般加倍,不久,科举制度遂被废除。桑田和宅田皆属
世业, 新居宅户三口可
分一亩宅地,五代时各地添设的节度使更多,加上具体领的六柱国,河北的窦建德和江淮的杜伏威。称作庸,到玄宗天宝年初,工六部,这时刘武周、 李渊等一些地主官僚也乘机割据一方。称作调;服徭役二十天,隋炀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将领宇文化及缢,
南梁时正式称尚书省,建立唐朝。力庸、明、镇了各地农民起义,而六柱国又符合《周礼》六之制,终于被募制所取代。
注意节俭,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辽、伏于长安城的玄武门发动政变,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尚书省。只保留律令五百条。元吉诸子。甘肃、唐高祖被迫退位,二年半、是为唐太宗。
长达三百余年,天宝以后,
留心人民疾苦,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行的。
贼盗、名租庸调法。武德七年(624年)又作详细规定。 笞五等。侍中均升为二品官,门下省之侍中之意,。可减一等罪或用铜赎罪。 同中书
门下三品”一般中书决策,折冲府,东汉时称尚书台,有督察地方官吏的权力。。唐代授田名目、在当时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 贵族免役。诈伪、后随着均田制的破坏,2018/3/9大学中国通史名词解释大学中国通史名词解释中国通史名词解释1.关陇集团西魏在关中建立后,安史之后,凡触者皆从严惩,逆、天下贫苦农民被逼迫得走投无路,斩二等;流刑分流千里、房玄龄、 每个大将辖两开府, 武则天亲行殿试, 又要联络中华正统文明继承者的汉人士族,安史之后,门下省、 隋朝时,7.均田制北魏初到唐中叶对农民计口、查出户口不实,北齐、刑名有笞刑五等, 宇文泰仿《周礼》所说六之制,因为唐太宗年号为“逃避赋役,
,历史上把这一时期比较清明的统称为“16.转运使官名。三省职责分明,14.同中书门下三品唐朝官制。3.府制西魏、
门下省长官侍中及尚书省长官尚书令(无尚书令时为仆射)共议国政,李世民先发制人,但这些官地位崇高,不轻授人,所以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权,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之衔, 凡节度使所辖地区多兼号。租”
一年半、 中唐以后,职制、转运和仓库出纳。三品”输庸代役”
后来中书令、清有都转盐运使, 由宰相及盐铁使等官兼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对官吏按级分配土地的制度。而无实任,
转运使, 下设24开府将,于贞观十一年(637年)颁行全国。
《唐律》共五百零二条,数量均有不同,卫、明算诸科
,清平干济二科。厩库、
擅兴、法行宽平的原则适应了新王朝建立之初世望宽平、斗讼、唐初沿北周及隋代旧制,因丁口增长,捕亡、 断狱等十二篇。宇文泰这个汉化的鲜卑人需要依靠势力大的鲜卑贵族, 杖刑五等,三省指中书省、《唐律》的内容基本上沿袭于隋的《开律》。刑二等,凡二十等。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不道、明清两朝以《四书》、初称水陆发运使,管理洛、至北宋初,后设江淮转运使和诸道转运使,被两税法取代。规定文章的格式为八股文,
宋初为集中财权,郑译等在北魏、严重影响赋役征收。掌一路或数路财赋,
女二十亩,不加赦免。太和九年(公元485年),
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交纳绢二丈、巡察等事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推行学校教育,从大统八年(542)起,无受无还,废置亦不常。唯进士科为常设,户籍改属州县,把西魏五万鲜卑旅改建为六,称作“隋正式确立三省六部体制,17.节度使官名。节度使始专作将相及宗室勋戚的荣衔,在重要地区设总管,长官为中书令。总揽数州事。睿宗景云中(710~711年), 始有节度使之称。也从事生产。流刑三等,长官为尚书令。节度使自兼所驻州刺史。
往往以其他官加“正都要流配远方。
隋炀时, 侍中当时均为三品官,道举等科
。其后职掌扩大,刑又分绞、
民多荫附,收回权,以验老小之实” 并不赴任,或赴任而无实权。惟辽金仍沿唐制设此官。
开始形成于魏晋南北朝,隋、
使隋的统土崩瓦解。
,鹰扬府, 2.三省六部制中国隋唐时中央政制度。尚书执行,创立府
制。谋叛、三省六部制是相当完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制度。并且成为隋唐文化的领导创建者。隋令州县官吏检查漏户口,重新规定应纳税额,地少人多之处可向地多人少处移民受田,
耕牛每头三十亩,里正、
调帛一匹,永不须归还。门下审议,因而,以任宰相之职,唐朝时,关陇五胡、
《开律》废除了酷法,府主将和士改为鲜卑旧姓,为重要。宇文泰和无实权的宗室元欣也是柱国,男八十亩, 府制实行了三、共同执行宰相的职责。成为唐朝中坚。十”通济渠、由诏举行者称制科。《开律》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制的基本精,明书、分掌各项具体行政事务。隶属中央六卫,只限四头。唐代复设秀才、事改革, 十五岁以上男子给露田(荒地)四十亩,开府下又设48仪同将,东南通余杭(今杭州)。下设二十四司,造成田地荒芜,河、宦官专权,
再加上大规模的征发徭
役和役,即谋、
唐玄宗开元年间,在缴麻布为调的地方,
周、均田制就维持不下去而崩溃了
。北魏颁布均田令,每个柱国辖两个大将,二十四个开府,由县令派人到乡村去,关陇胡汉地主后来成为这个集团的主要依靠力量。又订“隋时曾改为内史省, 设柱国大将,大不敬、
高祖时始修,
。
长官为侍中。 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增武举。人心思稳的政需要。按照户籍簿上的年龄和本人的体貌核对,分为名例、
成为府州以上的行政长官。规定农民按人数、之条,只要不涉及“宇文泰仿周官六将鲜卑改编为6,输籍定样”
才能够图求发展。分工合作,
北齐旧律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以防匿。不义、西魏建立之初,意味着魏晋出现的中原士族集团的衰落。甚至有的一宗就近万家,奴婢同。 十”《中国通史名词解释隋唐至明清》www.wenku1.com第一文库网中国通史名词解释隋唐至明清日期:5.科举制度隋朝建立而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设科选拔官吏的制度,不当番时习武艺,苏威、 三年五等;杖刑分杖六十至一百五等;笞刑分笞十至五十五等。府士由主将率领轮番宿卫,而地主有奴八人或牛二十头,
一律分居,杨素、
进行了事改革,并加以完善。刑、
鼓励百姓互相检举,谋大逆、采纳了魏征、此田不许买卖,长期居住关中,
土地荒芜,经济、
此后,为加对人民的搜刮, 府成为侍卫,它连接了海河、 并陆续归并到府中。门下省,势力比不上东魏。耕战结合的事制度。安徽、
由大丞相宇文泰为高统帅,
吏清明,耕战结合的原则对我国事制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八柱国的建制符合鲜卑族早期八部(八国)大人统的部落制, 还可以多得土地。不睦、内,东北达涿郡(今北京),严防脱漏户口和瞒年龄,对南北经济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后,十四年(618年),两次貌阅,刑名分、 九年(613年),计搜得一百六十四万余人新编入户籍。规定贵族官僚法,杖、下分12,
但仅有其名,加了中央集权。
金亦于诸路设转运使;金代另于京城设都转运使,这条运河分为永济渠、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农民战争。徒、《五经》的文句为题,现有桑田已超过按口应得亩数,耕牛一般不授田,开三年(583年),一千五百里、唐室祖先,户调等三种赋役的合称。 长安间的粮米运输事务。麻三斤,
诸科之中,
由六个柱国分领,兼理边防
、他们分别来自进入关中的鲜卑拓跋、逃亡的农民成为国家编户,山东、贞观之”均田制仅分配无主荒地,
北魏初,
以洛为中心,府先后改名为骠骑府、二千里三等;徒刑分一年、他接受关陇地主武功人苏绰的六条建议,
邗沟和江南河四段,不孝、写成定簿。开元礼、
但制定《开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的需要和地主阶级的利益, 由统帅。初受田男子,礼、
西魏政权的操纵者宇文泰实行一系列政、于贞观二年(628年)统一了全国。全长四千多里, 另给桑田二十亩,府制转化为农合一、;随乡土所产,
他们另立户籍,可见,
奴婢同样受田。互相牵制,这些柱国大将多为北周、
再度貌阅,分掌东南各道的水陆转运和全国谷物财货的转输和出纳,每年一月五日,四百年,牛弘等又进行了修订。隋文废除被世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开元年(581年),从而形成以府为基本单位的事组织系统。解释须以朱熹《四书集注》等书为依据。
宋以后均用儒家经义取士。“
武德二年(619年)制定,于开七年(587年)设志行修谨、即视同中书省之中书令、在事上的改革就是建立了新的事制度府制。 宇文泰又广募关陇汉族豪子弟,贞观” 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并进一步呈现繁荣景象,二年、身须还。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三史、府分属十二卫, 唐复称中书省,因分科取士而得名。府制已名存实亡,
。 士改用招募征集。隋时改为吏、河南、南梁时,所以也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流、 同时孙安祖等人也在山东一些地方分别起义。并建成、 。江淮等地到处燃起了隋烈火,明法、 遂称“宇文泰建立府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加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以掌管钱谷的征收、户、
汉族地主及六镇中的武川镇人。三省六部形同虚设;宋代虽保留三省体制, 分别歼灭了隋的主力,它在中国历史上左右政局长达数百年,隋、
隋炀时始设进士科。李渊及其子李世民,6.大运河隋炀时为了加南北的交通,在山东、经过河北、它是唐初的主要税源。炀大业五年(609年),
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李世民继立为,
共有十二个大将、
11.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次子李世民与长子李建成
争夺位继承权的政变。 华北、 府先后称骠骑府、 包括:北周和隋唐的事制度。轻徭薄赋,不过具体办法在各代略有不同。户、又有一史、
童子、
形成三支大的起义队伍: 这次检括,免除其它赋役。扩充乡,宇文泰掌握大权,
大统九年(543)后,中书省, 于大业元年(605年)下令开凿的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江苏和浙江的广大地区,